阿森纳vs热刺球评:先苦后甜的“埃”之初体验
如果要给上赛季的英超搞一场最佳比赛的评选,那么我的双手双脚外加每一寸头皮屑,都会把选票毫无保留地塞给首循环的北伦敦德比。
原因嘛,也简单得很:在某些所谓的强强对话愈发功利,也愈发无趣时,埃梅里和波切蒂诺在冬日的酋长球场,演绎了一出不能再火热的德比大戏。有闪电破门,有争议判罚,有擦枪走火,有后来居上的智斗,有大开大合的气魄,也有隔着屏幕都能让你心潮澎湃的球场氛围。
那么这回,该有的加分项也不该藏着掖着吧?
于是,我瞟了眼埃梅里的首发名单——嘿,真棒,上轮踢利物浦您还是一步三回头的退休老干部,但一碰上死敌就成了脸红脖子粗的热血小青年啦。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这是埃梅里登陆英超以来执教的第42场联赛,但他将433设为首发阵型的决定,却还是头一遭;
佩佩、拉卡泽特和奥巴梅扬首度联袂先发,万众期待的三叉戟从备胎熬成了正宫;
姆希塔良、塞巴略斯和厄齐尔之类的技术流全都留作后手,放在扎卡身边的是能跑能冲还能抢的托雷拉和贡多齐,这摆明了就是要再拍一部鲜血与脑浆齐飞的B级片。
当然,这种玩法显然是有利有弊的。
利在于,三前锋战术可以保证阿森纳能在对手门前安放足够多的接应点,因此开场才4分半钟,科拉希纳茨就吭哧吭哧地往底线杀了两次,给客串右后卫的桑切斯来了下马威;另外,托雷拉和贡多齐共在上半场完成过5次成功抢断,这让热刺很难组织起细腻的短传配合,大多时候只能草草地放长传找孙兴慜了事。
弊则在于,一旦马达轰鸣,节奏加快,满眼都是空档,沸腾着的荷尔蒙就会烧断某些同志的脑回路。
比如,帕帕和扎卡合二为一仍然没能争得过凯恩,接着路易斯用一条极为诡异的回追路线将孙兴慜和拉梅拉双双放空,帕帕再目送着埃里克森轻松补射。
再比如,扎卡他……他又犯浑了。
其实,在一支快节奏攻防的球队里该如何踢好拖后后腰,真的是极难解答的问题。即使强如利物浦和曼城的主力们,都曾被这一时代性问题所困——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问17/18赛季上半程被喷成筛子的亨德森、上赛季前8轮都被关了小黑屋的法比尼奥和在世界杯上被比利时打爆的费尔南迪尼奥。
所以,我仍要试着理解扎卡的难处。
身后的帕帕和路易斯对上抢的热情都远高于蹲坑,因此本来就偏弱的位置感更会让他压力倍增;托雷拉和贡多齐的比赛作风无需质疑,但这两位的身体对抗都并非强项,因此扎卡会在扮演肌肉对撞机时消耗大量能量;即使是赛后被群嘲的7次犯规也无需过度解读,毕竟其中有4次都出现在第80分钟之后,明眼人都看得出当时他的体能槽快见了底。
那么,扎卡敢于在禁区里飞铲孙兴慜,自然也有他的道理,那是因为……稍等,请让我先查收一下扎先生刚刚发来的5毛红包。
可偏偏就是扎卡的这一铲,铲出了一支声势滔天勇往直前的阿森纳。因为丢掉两球之后,他们是这么踢的。
首先,奈尔斯向前,科拉希纳茨也向前,后者甚至参与过阿森纳的高位逼抢;同时,阵地进攻时路易斯和帕帕的站位都压过了中线,这摆明了就是要冒着被打身后的风险全线压上。
其次,贡多齐和托雷拉向热刺禁区靠近,用后排插上的方式为球队提供火力支援;再用塞巴略斯换下托雷拉,将贡多齐推向右中场,但也没忘了给他大量的跑动空间和持球机会。
另外,让佩佩和奥巴梅扬换边,再在换上姆希塔良之后让奥巴梅扬回归中路,伺机骚扰热刺后卫们的身后防区。
就这样,先是佩佩一送,拉卡一颠一抽,再是贡多齐一撩,美羊羊一跑一捅——德比战胜利的天平,眼看着就要向更主动、更激进的一方倾斜。
更何况,除了洛里的高接抵挡,波切蒂诺的办法的确不多。
上半场,热刺能够靠着简单粗暴的后场长传和高到惊人的射门效率与阿森纳周旋;但等到枪手起势时,波叔才发现老招数似乎行不通了。
尽管他在防守时把阵型收缩成了更为保守的4411,在进攻时把孙兴慜放在了胖虎前插后空档巨大的本方右侧,也在几近失势时及时换上洛塞尔索止损,但问题在于——
第一,既没有戴尔也没有万亚马,中场能提供的压迫力度自然大幅下降,于是贡多齐和塞巴略斯得以轻松地向前推进。
第二,阿里对进攻的贡献约等于零。
第三,下半场的前30分钟,作为热刺的进攻核心,埃里克森竟然只完成了9次传球。这显然是热刺的进攻体系一度瘫痪的症结所在,可谁也不清楚他心里的小九九是否仍未解开。
第四,整个下半场,凯恩没能完成任何一次成功争顶,阿森纳完全扼杀了大英帝星的支点属性,因此只留下孙球王内切单挑这华山一条路可走。
假如碰上的是一个体态更轻盈、出球更果断、冲刺更迅猛的姆希塔良,而不是带球不利索、停球不稳当、原地挂空挡的拇稀搭浪,波切蒂诺和他的弟子们呐,恐怕就很难从酋长球场全身而退了吧?
虽然说平局对于德比战而言多少有些扫兴,但至少阿森纳和热刺这对死敌,仍然没让看客们把期待中的观赏性和刺激感咽进肚子。
而各位常挂在嘴边的“各踢半场好球”,或许是属于这场比赛的,最精确的总结。
前45分钟属于热刺,一打一个准的反击险些冲散了仍旧阿森纳化的阿森纳防线,孙兴慜突前、凯恩殿后的新思路也别有风味。后45分钟则属于阿森纳,首次将433阵型搬到英超的埃梅里,用全线压上+就地反抢+前场换位的组合套餐调制出了枪迷们最喜欢的味道;当然,化身全能战士之后收获掌声一片的贡多齐,更是一份藏在菜单之外的意外好礼。
最后,这篇文章当然要以枪迷们倍感陌生但又喜闻乐见的贡吹语录做收尾。在逛遍社交媒体后,我简单整理了一份歪果仁的吹贡实录——
“给贡多齐再续约6年!”
“贡多齐是巴萨球迷眼中的弗兰基-德容。”
“任何说温克斯比贡多齐强的人,应该开始关注其他的体育项目了。”
不过,最残暴的可能是下面这条……
“ ‘对我而言,马特奥-贡多齐显然是世界最佳中场,没有人能与之媲美。'——2006年9月,齐达内如是说。”